“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

来源:比干庙景区官方网站 | 浏览量:4076 | 发布时间:2014-09-16 15:45:39

     9月15日  “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即将鸣锣

                  “寻根河洛”两岸媒体团参访镇澜宫 感受两岸妈祖情

                    臺中林氏宗廟:古老建築細顯閩臺淵源

      9月26日     林豐正題字“尋根河洛”搶先看 

      9月29日    台海媒体寻根河洛 九地圣土见证两岸一家亲

                     “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闭幕

 

                                   “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即将鸣锣

     你好台湾网台中9月16日消息 (记者 方黎)一“鸣”惊人,两岸一家,三地同根。“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今天将在台中雾峰林家鸣锣开启,所有筹备工作都已就绪。

  本次两岸媒体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从台湾启程,经闽南,溯源河洛,将于9月19日至9月29日在福建厦门、漳州、泉州、河南开封、洛阳、固始、卫辉等地进行采访,共同感受闽南人从河洛迁徙,渡海开台的拓荒历程,共同见证“根在河洛,两岸一家”。

 

 

 

 

 

 

 

 

 

        新华网台北9月16日电(记者杜斌 陈键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16日在台湾百年望族——台中雾峰林家启动。两岸10家媒体将从台湾出发,从闽南先民入台足迹一路回溯,经闽南到河南,携手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流播传衍的渊源脉络。

  河(黄河)洛(洛水)地区古称“天下之中”,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从中原南迁的河洛文化在福建、台湾深化融合,形成了海峡两岸共有的闽南文化圈,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台湾汉族同胞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祖先从河洛南迁闽粤,然后渡海赴台,至今许多台湾民众还自称“河洛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节目中心主任陈东健在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大批闽南移民跨越海峡,把河洛文化带到台湾,对台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灿烂的河洛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血脉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

  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福建省漳浦县广播电视局联合台湾非凡音广播电台、云嘉广播电台、胜利广播电台等9家岛内媒体,将历时16天,以台湾为起点,以闽南文化的形成地——厦门、漳州、泉州为中点,以河洛文化发祥地——河南为终点,寻访台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厦门、漳州、泉州、新郑、洛阳、固始、开封、新乡等地的历史遗存,撷取血缘、信仰、曲艺、民俗、建筑等的文化侧面,共同找寻两岸闽南乡亲的文化之根,展示两岸同根同源、薪火相传的历史铭证。

  此外,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将采集台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厦门、漳州、泉州九地的土壤,于9月29日闭幕仪式上汇集倒入两岸媒体人共同种植的松柏之下,寓意“九土归宗、树荫两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陈东健主任致辞
金狮献瑞
锣鼓舞狮热闹开场
 
台湾非凡音广播电台执行长朱淑华致辞
 
台中取土仪式
 
鸣锣预祝活动一举成功
 
 
两岸莅临嘉宾
 
台湾雾峰林家赠书仪式
 
台湾林氏宗亲赠送墨宝
 
 
林家花园合影
 
 
 
媒体采访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漳浦广播电视台、台湾非凡音广播 电台承办的"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在台中雾峰举行启动仪式。
    仪式简短热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特意送来花篮以示祝贺。随着一声启动锣响 ,台湾林氏代表向活动主办方赠送了书籍题字,并当场进行取土。仪式后,两岸媒 体采访团马上开始了第一站――台中雾峰林家的采访。
    此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将历时16天,以河洛文化"开枝散叶"的台湾岛为起点,以 闽南文化的形成地之一--漳浦为中心点,以河洛文化发祥地--河南为终点,共同找 寻两岸的文化之根,展示两岸同根同源、薪火相传的历史铭证。
    台湾台中林氏宗庙总干事 林清隆: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消除原有的因素,来促进更 好的往来,那人类的和平跟发展就会更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方言部主任 甘永煌:溯源而上,那这个含义 里面就隐藏着一个含义就是说我们现在是要寻根。两岸的媒体共同来推动它,那就 能更好地向两岸的民众来解释或者说是来传播河洛文化一路向南然后到台湾这么一 个过程。 
    现场记者 杨一平:这次的两岸媒体采访团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举行庄重的取土仪式 ,在台湾福建等九个城市采集土壤,最后在河南卫辉的闭幕式上,倒入由两岸媒体 人共同种植的松柏树下,寓意"九土归宗,树荫两岸"。漳浦台记者台中报道。 
 

                             “寻根河洛”两岸媒体团参访镇澜宫 感受两岸妈祖情

     你好台湾网台中9月15日消息 (记者 郭婕妤)今天上午,“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媒体团参访香火鼎盛的台中大甲镇澜宫,导览人员引着记者穿梭在信众拥挤的宫庙内,观赏金光闪闪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金妈祖,体会台湾民众对宗教的虔诚和热情。

  据介绍,台中市大甲区的“镇澜宫”是台湾知名庙宇,相传在清雍正年间由福建莆田湄洲人带着妈祖香火到大甲,因为灵验在1732年初建小庙,随后因信徒越来越多屡次重建,扩大庙宇到1988年建成目前信徒眼中的模样。因为显赫,备受民众敬仰,民间一般称为“大甲妈祖”。

  镇澜宫最著名的活动包括每年一度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行程9天8夜,徒步绕进台湾中部台中、彰化、云林、嘉义等地,每年吸引上百万信徒参与,许多大陆民众不远千里来台参拜。镇澜宫也将十几年来信徒捐赠的金牌制成一尊黄金妈祖安座在文物馆内,纯金重达267公斤的神像让来参拜的民众啧啧称奇。

  导览人员张锋麟告诉记者,大甲妈祖的信徒布满两岸,很多大陆团来台湾参访交流都会指定要来大甲镇澜宫参拜妈祖。2012年有一名上海企业家很信仰妈祖,决定捐赠一尊“翡翠妈祖”给台湾的妈祖庙以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来台拜访各地的妈祖庙后发现镇澜宫的香火最盛,翡翠妈祖便落户在大甲。

  张峰麒还提到大甲妈祖除了与湄洲妈祖祖庙“朝天阁”有定期互访交流,也与大陆各地的妈祖庙有往来,如天津、云南及澳门,其中来至云南的妈祖信徒从2011年起就每年会在大甲妈祖绕境时飞来台湾参与盛会,而旧称“妈阁”的澳门妈祖信徒更是与大甲镇澜宫来往已经长达十几年。

  镇澜宫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强调两岸妈祖信仰是两岸文化交流最代表性的一环,藉由妈祖慈悲、救难的形象,一定会给两岸民众新的启发。

香火鼎盛的大甲镇澜宫(方黎 摄)

镇澜宫导览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方黎 摄)

镇澜宫的狮子造型沿袭闽南特色(方黎 摄)

 

臺中林氏宗廟:古老建築細顯閩臺淵源

      你好臺灣網臺中9月16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林姓是臺灣第二大姓,在臺灣民間一直有“陳林半天下”之説。臺灣中部最大家廟之一的臺中林氏宗廟,威嚴肅穆、氣勢宏偉,也在默默訴説著臺灣林家的輝煌。

  臺中林氏宗廟總幹事林清隆告訴記者,臺灣林姓是由大陸福建移居來的,現在我們看到的臺中林氏宗廟這座傳統祠堂建築,不論體制、組織、規模及文化價值,均與閩南地區的建築一脈相承,甚至更勝一籌,堪稱傳統祠堂建築標本。  臺中林氏宗廟是一座三落起,具有內外兩排護龍的宏偉殿宇,全由本地匠工建造:設計師、木匠師是陳應彬,石匠師是李闊嘴,他們工藝之精巧,不亞于漳泉匠工。如今廟內東側廊下懸有當年建祠的有關人士照片及説明文字,幾位匠師能與主事者林獻堂並列,足見他們當年的地位非比尋常。

  林氏宗廟木構技巧最值得稱道,它復雜的鬥拱組合及優美的木雕線條,他處都不易見到。至于陳應彬搭配的泥匠、瓦匠、剪貼匠、畫工等,水準也相當高。譬如以花草、人物、走獸為題材所構成的歷史故事,不厭其煩地細描在兩廊的屋架上,色彩豐富,構圖活潑生動,堪稱集體創作的精品。七十年來,家廟屢經重修,但原有風貌大致尚在,不失為臺中首屈一指的美麗祠廟。

  林氏宗祠還有幾件寶貴的家當,其一是奉祀的三座媽祖像,遠自福建湄州移靈而來,年代十分久遠了。其二是前埕靠墻邊左右的一對石獅子,摸樣憨拙可愛,為清光緒初年在旱溪原祖廟用的舊品。其三是一把深具歷史價值的石刀,民國九年十二月十日,在新廟右畔龍柱磉盤下九尺五寸處出土的,長一尺五寸八分,為刃形黝色古石器,是古物中的古物。

  據悉,臺中林氏宗廟一年兩祭,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二及十一月十二日,為春秋祭,祭典過程與祭孔相同,行三獻禮。每逢祭祖,也就是林家宗祠最忙碌、最隆重的時刻,參加的總親動輒數百人。案上供奉的林姓列祖列宗神主牌位,以及供桌上擺設的素果、清酒,香煙裊繞,祖德流芳,真正讓前來參拜的人,感受到這座林姓古老家廟和家族的生命,源遠流長,百世永昌。

  總幹事林清隆認為,他們希望借此可以讓子孫感受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命脈,緬懷先人、追念祖先、飲水思源、心存感恩,也因此讓其家族繁衍昌盛,永遠充滿活力並保持樂觀進取的精神。

                                         “兩岸媒體尋根河洛”在霧峰林家合影

 

 

                              臺中林氏宗廟向“兩岸媒體尋根河洛”採訪團贈送紀念品

 

                       臺中林氏宗廟總幹事林清隆介紹本臺記者曉蕾採訪(方黎 攝)

                                    

                                           林豐正題字“尋根河洛”搶先看

        (記者 謝良建) 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林豐正應“兩岸媒體尋根河洛”聯合採訪團之邀,為本次活動題寫的墨寶即將于9月29日舉行的閉幕儀式上亮相。

林豐正題字

  9月29日上午,“兩岸媒體尋根河洛”大型聯合採訪活動將于“天下第一廟”——河南衛輝比干廟閉幕。比干為天下林氏太始祖。林豐正祖籍福建漳浦縣石榴鎮攀龍村,先祖林秀俊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72年)渡臺,現有在臺後裔兩萬余人,多數定居新北市板橋區,是臺灣百年望族。閉幕儀式上,臺灣林氏子孫的傑出代表——林豐正的題字將會以何種方式呈現,請大家拭目以待!

 

 

台海媒体寻根河洛九地圣土见证两岸一家亲

为期16天的“两岸媒体寻根河洛”联合采访活动,于9月29日在河南卫辉比干庙落下帷幕。据悉,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台湾9家媒体共同举办,于本月16日在台湾启动,29日在河南卫辉比干庙落幕。

 

两岸媒体在新乡卫辉比干庙采访。赵敏摄

落幕当日,采访团记者在比干庙合影赵敏摄

  采访团将台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厦门、漳州、泉州等九地所采取的圣土,汇集到新乡卫辉比干庙。 赵敏 摄

  中新网新乡9月29日电(李荣)为期16天的“两岸媒体寻根河洛”联合采访活动,于9月29日在河南卫辉比干庙落下帷幕。据悉,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台湾9家媒体共同举办,于本月16日在台湾启动,29日在河南卫辉比干庙落幕。


                                    “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闭幕

<!--/title-->      9月29日,在“天下第一庙”——河南卫辉比干庙广场前,随着采自闽南和台湾两地9座城市的泥土汇入中原故土,两岸嘉宾共同种下一株寓意“九土归宗,树荫两岸”的松柏,“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子孙起源于(黄)河洛(水),传衍至九州,播迁到福建;宋元以降又从闽南迁徙入台,筚路蓝缕拓垦建设台湾。此次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邀请台湾9家媒体,以河洛文化“开枝散叶”的台湾岛为起点,以闽南文化的形成地——厦门、漳州、泉州为中点,以河洛文化发祥地——河南为终点,回溯河洛文化流播传衍的渊源脉络。

  9月13日,两岸媒体记者从台北启程,17天日夜兼程,自南向北,横跨台湾、福建、河南三地,走访台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厦门、漳州、泉州、新郑、洛阳、固始、开封、新乡等14座城市,探访台中雾峰林家、鹿港天后宫、漳浦威惠庙、漳浦赵家堡、平和林氏大宗祠、林语堂故居、南安凤山祖庙、新郑黄帝故里、洛阳关林庙、固始陈氏将军祠、开封古城等镌刻河洛文化的历史遗存;采访台湾汉唐乐府、心心南管乐坊、河洛歌仔戏团、东华皮影戏团、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继承河洛文化的珍贵遗产;亲临固始根亲文化节,参与南迁先民祭拜活动。一路走来,看似平常的一本族谱、一座建筑、一曲乡音、一段故事、一次跪拜……都是情之所系,根之所托,有千钧之重。两岸媒体记者从姓氏宗族、传统建筑、语言传承、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共同寻找记录“两岸一家,根在中原”的历史见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黄少辉在闭幕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此次联合采访,不仅是两岸媒体增进交流与深化合作的创举,更是对“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理念的正向实践。希望两岸媒体携手走过的这次寻根之旅,能对两岸民众未来进一步共融互信产生有力的推动。

  双木为林,两岸一家。闭幕仪式上,受林氏在台起源地——台中雾峰林家所托,“两岸媒体寻根河洛”联合采访团将《台湾雾峰林家留真集》一书转赠给卫辉比干庙永久收藏,表达台湾林氏后人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受邀参与此次活动的协和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台商林光清,以林氏后裔的身份向比干庙所在的卫辉市前稻香完全小学捐赠10万元新台币教育物资,极好地呼应本次活动“饮水思源,回馈祖地”的宗旨。作为林氏后人在台湾的杰出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林丰正更特别为本次活动题写活动名——“寻根河洛”,刻碑立于两岸嘉宾共植的松柏树下,寄望两岸炎黄子孙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承祖先开创中华之盛誉,担当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之重任。

 
 
 
采访团合影(张腾阳 摄)

       你好台湾网9月29日消息 (记者 刘扬涛 谢良建)9月29日,在“天下第一庙”——河南卫辉比干庙广场前,随着采自闽南和台湾两地9座城市的泥土汇入中原故土,两岸嘉宾共同种下一株寓意“九土归宗,树荫两岸”的松柏,“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播音部主任陈东健和河南省台办副主任杜春景为台湾国民党荣誉副主席林丰正题词“寻根河洛”碑刻揭幕(张腾阳 摄)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子孙起源于(黄)河洛(水),传衍至九州,播迁到福建;宋元以降又从闽南迁徙入台,筚路蓝缕拓垦建设台湾。此次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邀请台湾9家媒体,以河洛文化“开枝散叶”的台湾岛为起点,以闽南文化的形成地——厦门、漳州、泉州为中点,以河洛文化发祥地——河南为终点,回溯河洛文化流播传衍的渊源脉络。


新乡市台办主任王永利致辞(张腾阳 摄)

            
采自闽台9地的泥土汇入中原故土(张腾阳 摄)

       9月13日,两岸媒体记者从台北启程,17天日夜兼程,自南向北,横跨台湾、福建、河南三地,走访台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厦门、漳州、泉州、新郑、洛阳、固始、开封、新乡等14座城市,探访台中雾峰林家、鹿港天后宫、漳浦威惠庙、漳浦赵家堡、平和林氏大宗祠、林语堂故居、南安凤山祖庙、新郑黄帝故里、洛阳关林庙、固始陈氏将军祠、开封古城等镌刻河洛文化的历史遗存;采访台湾汉唐乐府、心心南管乐坊、河洛歌仔戏团、东华皮影戏团、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继承河洛文化的珍贵遗产;亲临固始根亲文化节,参与南迁先民祭拜活动。一路走来,看似平常的一本族谱、一座建筑、一曲乡音、一段故事、一次跪拜……都是情之所系,根之所托,有千钧之重。两岸媒体记者从姓氏宗族、传统建筑、语言传承、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共同寻找记录“两岸一家,根在中原”的历史见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黄少辉致辞(张腾阳 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黄少辉在闭幕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此次联合采访,不仅是两岸媒体增进交流与深化合作的创举,更是对“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理念的正向实践。希望两岸媒体携手走过的这次寻根之旅,能对两岸民众未来进一步共融互信产生有力的推动。

比干庙董事长崔福明接受台湾雾峰林家总经理林俊民委托采访团赠存比干庙族谱集
 
 
 
林氏后人台商林光清捐献教育物资(张腾阳 摄)

        双木为林,两岸一家。闭幕仪式上,受林氏在台起源地——台中雾峰林家所托,“两岸媒体寻根河洛”联合采访团将《台湾雾峰林家留真集》一书转赠给卫辉比干庙永久收藏,表达台湾林氏后人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受邀参与此次活动的协和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董事长、台商林光清,以林氏后裔的身份向比干庙所在的卫辉市前稻香完全小学捐赠10万元新台币教育物资,极好地呼应本次活动“饮水思源,回馈祖地”的宗旨。作为林氏后人在台湾的杰出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林丰正更特别为本次活动题写活动名——“寻根河洛”,刻碑立于两岸嘉宾共植的松柏树下,寄望两岸炎黄子孙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承祖先开创中华之盛誉,担当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