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公正

来源:比干庙景区官方网站 | 浏览量:2403 | 发布时间:2015-11-19 18:22:16

   走进卫辉市委组织部,三楼电梯门一打开,迎面是醒目白底红字的“ 比贡献,干实事,公言行,正己身 ”几个大字。

     每天,组织部组工干部清早面对以警醒,晚上走过留下的是心安,凡是来办事的更是感受到这几个字实实在在起到的作用。“比干公正”已经成为卫辉市组织部组工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地域文化精髓已经深深融入卫辉组工文化。

     优秀的文化基因具有绵远而悠长的生命力。新乡卫辉地处中原腹地,南临黄河,北依太行,西与晋东南接壤,东与鲁西相连。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经》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发现于卫辉的《竹书纪年》,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孔壁藏书一起号称我国四大文化发现。反映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历史文化。“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从此,卫地多君子就成为人们的共识,民间有俗语“卫多君子鲁多儒”。而这卫辉人的“君子性格”的形成与比干剖心谏纣所表现的舍生取义、为民请命的忠义精神的影响不无关系。

    千百年来,比干的爱国忠谏精神,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历代帝王尊崇有加,或修缮或封谥,形成现在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后世的监察御史、谏官、文人墨客更为推崇,比干庙里林立的碑刻表达了这些直臣的心声。比干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比干是德礼文化的开源人,后来孔子周游列国,率弟子拜谒比干,并以剑刻碑,留下千古第一碑。在孔子后来明确提出的“为政以德”主张,更是发展和弘扬了比干思想。大凡开明盛世的统治者都明白“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的道理,十分重视官吏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德治国”“以德治政”,德礼文化为中华民族“德治”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提出了德治和法治不可或缺的廉政模式。为了完善廉政体系,御史监察制度随运而生,在这一制度下涌现出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主进谏的清官廉吏。正因为卫辉这块廉政土壤的丰厚肥沃,才涌现出一个个具有君子之风、忠烈精神的廉政官员,群星璀璨,辉煌一时。

      1996年,时任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在参观比干庙时指出,以后所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的会议都要到比干庙来开。

     文化是一种力量,它一旦形成,常常给于人们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卫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燕到任后,深深感受到比干文化的博大精深,仰视高大的元延祐碑“凡百有位,视此铭文 ”一种不可亵渎的神圣之感由心底涌出,凝重古朴中更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责任与担当。卫辉市委组织部找到当代组工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进而挖掘地方文化的时代因素,古今结合,以古促今,使得组工文化有地气,让现在的组工干部从文化中得到滋养,在经验中得到启发,把新时期的组工工作做的更具有地域特色,更实在也更有吸引力。